跳至主要內容

福衛衛星科學軟體應用加值專案計畫 中研院地球所執行成果

:::

本計畫為國科會多年期專案項目,目標為配合國家太空中心第三期太空計畫進行技術創新、資料整合、應用探討、產業結合等前期準備。

技術
創新
建立或引入合成孔徑雷達
資料處理與分析之最新技術
資料
整合
結合不同領域資料以
進行跨領域整合
應用
探討
探討最新太空技術如何
應用於解決現有問題
產業
結合
研究產出能夠以具體的
資料庫形式回饋社群

歷年研究成果

聯絡我們

地址
11529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電話
+886 2-27839910

關於112年計畫

計畫緣起
國科會自然科學與永續研究發展司自109年度起,為配合第三期太空計畫,建立由國內不同科研團隊組成的台灣太空聯盟(Taiwan Space Union,TSU),並提出「福衛衛星科學軟體應用加值」專案計畫。此計畫主要目標為運用太空科技來有效回應社會需求之關鍵課題,以期能對太空計畫之發展產生正向的回饋效應。
計畫目標
為回應國科會與太空聯盟的研究徵求,中研院地球所、陽明交大土木系與台大地質系於110年起共同執行整合型計畫「從都市到區域:多尺度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訊號處理與應用開發」,此項目為呼應「福衛衛星科學軟體應用加值」專案計畫中之福衛光學與SAR酬載軟體應用加值,試圖提出針對不同波段之合成孔徑雷達影像進行技術與應用開發,特別是在圖幅大小、像元空間解析度、相干性衰退曲線、對流層敏感度、電離層敏感度等方面,不同波段均顯示不同特性,因此本計畫試圖提出具適應性與創新價值的技術與應用。本計畫不僅探討多空間尺度,更具有多波段的觀點, 所提出之技術與應用也多屬概念驗證(POC)階段,其創新價值將有助於推動台灣SAR應用技術向前邁進。

110年計畫

福衛10號超前部署:X波段SAR應用開發
本計畫主要目地為探討X波段的各種應用,
特別是當具備或是不具備精密軌道軌道控制的時候,
SAR資料可產出什麼樣的資料。
參與人員
陳奕婧
陳奕婧
史天元
史天元
張智安
張智安
王昱
王昱
林玉儂
林玉儂
結合氣象衛星雲資料與GNSS對流層延遲應用於
差分合成孔徑雷達之大氣誤差改正
本計畫主要目地為結合光學衛星雲頂資料與GNSS對流層延遲,
建立台灣地區的大氣誤差校正模型,
以供國內SAR資料使用者參考與應用。
參與人員
童忻
童忻
林玉儂
林玉儂
劉千義
劉千義
SAR提取全電子含量於區域電離層監測之應用
本計畫主要目的為提取SAR影像中的電離層資訊,
並探討將其整合入現有電離層全電子含量模型之可能。
參與人員
史天元
史天元
林玉儂
林玉儂
陳佳宏
陳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