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研究

::: 首頁/ 研究計畫 / 2020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

研究領域

2020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
地質學與活動構造學
2022/12/31

2020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

多重衛星感測器解析2020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之致災因素

參與人員:林玉儂 (中央研究院)、王昱 (台大地質系)

2020年七月初在緬甸北方克欽省發生嚴重的礦災,死亡人數超過170人,為緬甸過去十年來礦災死傷最慘重的一次。我們藉由多重衛星遙感資料的分析指出,異常氣候並非致災的主因,反而是因為露天開採的礦區設計失當,造成其側壁存在長期不穩定性。因此除了建議各國監管單位修改相關規範之外,更應該透過本研究提出的多重衛星感測資料分析方法,對礦坑進行長期監測,以避免憾事持續發生。

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由於玉礦位置偏遠、到達不易,研究人員可以透過分析網路上無人機拍攝的視頻,了解崩塌發生時礦坑的幾何樣貌以及地質狀態。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

透過整合光學衛星影像(A)、礦坑形貌演變(B)、數值高程變化(C)以及崩塌前一年地表變形量(D),可以重建礦坑在過去20年間以及近期的變化。

年緬甸帕干玉礦礦災是怎麼發生的?在重建的二維剖面中,可以看出礦坑壁的坡度可以高達45度,然而在其上方卻堆放了將近180公尺厚的礦渣,礦渣的持續滲水是導致坑壁不穩定性的主要原因。

 

 

自然 雜誌的專文報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740-2

 

台灣地震中心TEC通訊中文報導:

https://tec.earth.sinica.edu.tw/upload/publications/html/202109/33_04.html

 

更多詳情請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271621001489

 

研究全文:https://doi.org/10.1016/j.isprsjprs.2021.05.015

Jun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