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最新消息

::: 首頁/最新消息/本所團隊與臺大、中正大學合作成果刊登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訊-地球與環境)

榮譽

本所團隊與臺大、中正大學合作成果刊登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訊-地球與環境)
榮譽
2023/10/02

本所團隊與臺大、中正大學合作成果刊登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訊-地球與環境)

相鄰斷層系統之間透過應力相互影響,了解斷層在不同幾何形貌下如何相互作用是評估地震危害度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學系研究團隊結合2022年Mw 6.5-7.0關山-池上地震序列的地質、地震與大地測量觀測資料探索西傾中央山脈斷層系統與東傾縱谷斷層系統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本研究發現同震滑移主要分佈在中央山脈斷層系統上,前震與主震的最大滑移量分別為0.6與2.4 m,而縱谷斷層系統則僅有淺部發生次要滑動,推測應為被動觸發之滑移。庫侖應力分析顯示前震在主震震央位置產生約10 bar 的應力變化,本起地震序列也造成縱谷斷層上的庫侖應力整體下降。短期的震後滑移 (34天) 主要分佈在中央山脈斷層同震滑移的下傾延伸部分,最大滑移量約0.8米。分析1900-2022年縱谷周圍的M>6歷史地震,顯示中央山脈斷層與縱谷斷層的地震活動性之間似有此消彼長的趨勢,這些發現可提供未來區域地震危害度分析作為參考依據。研究成果於2023年9月21日發表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訊-地球與環境)。[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3-00994-0]

關山-池上地震序列同震滑移

關山-池上地震序列同震滑移。(a)同震滑移模型,棕色等值線與顏色分別表示關山地震與池上地震的滑移。灰色圓圈為兩起地震事件之間的地震活動。(b)震矩-時間函數。灰色表示關山地震期間中央山脈斷層的貢獻。黑色與橘色線則為池上地震期間分別來自於中央山脈斷層與池上地震的貢獻。(c-d) 關山地震的同震破裂過程。(e-g) 池上地震的同震破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