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集集大地震在臺灣人睡夢中突襲而來,許多人至今仍心有餘悸。那時,李憲忠正好在博士班第一年,踏入地震學研究不久就受到巨大的震撼。他體認到,臺灣需要更多地震研究的人力,假使當初把車籠埔斷層研究更透徹,也許災情就不會那麼慘重。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又是一場發生在眾人熟睡時的地震,並在台南造成嚴重傷亡。這時,李憲忠利用他開發的臺灣數值地震模型 (TNEM) ,結合強大的電腦運算技術,在電腦中解開這場地震之謎,這套數值模型並可為未來的地震防災做出貢獻。
2016 年這場地震,有個現象令人十分困惑──震央明明是在高雄美濃,為什麼災情最嚴重的區域反而在臺南?單純以氣象局的觀測資料不容易解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只能提供「震源位置、規模、震度」等數值,無法告訴我們地底下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情。....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