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推廣教育

專題報導

談「聖嬰現象」
中研院訊專欄
1998/07/10

談「聖嬰現象」

從今年三月開始,赤道太平洋東部的表水溫度開始逐漸下降,這一期的「聖嬰現象」已邁向尾聲了。「聖嬰」一詞源於西班牙文 El Nino (意為上帝之子),是南美秘魯及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 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這種氣候發生於聖誕節期附近,鄰近熱 帶太平洋海域的表層海溫及洋流發生異常高溫變化。一般在非「聖 嬰」時期氣候下,熱帶太平洋東部之氣壓場高於太平洋西部,此一 東西氣壓場的差異,就產生熱帶盛行東風帶,並帶動太平洋之表層 洋流西行。西行洋流逐漸受日光加溫,匯聚於中、西太平洋一帶, 太平洋西面的海平面因此比東岸高約半公尺。而在東太平洋,海洋 深處之低溫海水因表層海水的離岸牽引而補充上湧(稱湧升流)。由 於湧升流含豐富養分,吸引了大批魚群聚集,成為秘魯及鄰近諸國 之主要漁場,而海鳥亦隨魚群湧現而聚集,連帶使得海鳥的排泄物 也成為磷酸鹽肥料的主要來源。(圖a)...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