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校系 | 計畫名稱/主持人 |
許家昕(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穩定同位素於古氣候的應用 Applications of stable isotopes for probing changing Earth (主持人: 梁茂昌 研究員) |
李維哲(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利用UAV LiDAR及攝影測量獲取高精度之數值地形並解析東北海岸地質構造之發育Using UAV LiDAR and Photogrammetry for Survey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 Structures in the Lailai Area, Northeast Coast (主持人:詹瑜璋 研究員) |
王韋傑(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以鍶釹同位素來追溯過去143ka西菲律賓海沉積物的來源 Tracing sediment sources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since 143 ka with Sr and Nd isotopes (主持人:劉怡偉 助研究員) |
李振維(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王景瑜(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三年級) 陳冠學(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利用微區XRF探討越南新生代火成岩基性與超基性捕獲岩之物理及化學特徵 Using micro-X-ray fluorescence to study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fic-ultramafic xenoliths hosted in Lat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Vietnam (主持人:彭君能 副研究員) |
吳文皓(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三年級) 賴宣蓉(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
花蓮米崙井下光纖資料分析 MiDAS Optical Fiber Data Analysis (主持人:馬國鳳特聘研究員) |
吳立芃(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三年級) 謝佳佑(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張嘉晴(文化大學地質學系三年級) |
以海洋碳酸鈣多重地化及同位素代用指標重建過去海洋環境之變遷Reconstruction of past changes in the ocean environment using multiple geochemical/isotopic proxies in marine carbonate (主持人:黃國芳 副研究員) |
陳俊錤(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廖艾庭(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三年級) |
宜蘭輕度變質岩區地熱地質模型初探 Geothermal geological model of low-graded metamorphic terrain in the Ilan area (主持人:李建成 研究員) |
楊佳悅(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四年級) 張庭語(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由多元地球物理觀測量、環境因子之時空特徵分析地震活動度並探討地震觸發機制 Toward understanding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characterizing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seismicity, geophysical data,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主持人:許雅儒 研究員) |
張筱敏(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四年級) 汪可晴(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嚴語晨(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四年級) |
(1)琉球隱沒系統的淺部地殼構造及其地質上的意義 Shallow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Ryukyu subduction system determined from seafloor compliance and P-wave polarization (嚴語晨) (汪可晴) (2)紐西蘭南島的相速度分布 Phas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determined from ambient noise(張筱敏) (主持人:郭本垣 研究員) |
陳立瑾(中正大學地環系二年級) 康譯云(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三年級) |
時變地震層析成像的研究與應用 Time-dependent Seismic Tomography (主持人:黃信樺 副研究員) |
柯俊杰(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李明翰(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自由震盪的訊號分析:以台北101大樓為例 Signal analysis of normal modes -- Free oscillations of Taipei 101 building (主持人:趙丰 客座講座)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鐵鎂鈣石榴子石在高壓下的熱傳導率 |
謝文斌 |
洪瑜苹(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
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與點雲建模並解析地質構造 |
詹瑜璋 |
白庭瑜(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
台灣乾濕季水文荷重變化對地震活動度之影響 |
許雅儒 |
陳立學(臺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
水循環和環境化學過程的長時間變化 | 梁茂昌 | 邱文昱(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葉家豪(台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三年級) 鍾佳妤(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系三年級) |
含水對礦物穩定性的影響 | 張耘瑗 | 郭存淞(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
中央山脈東翼增積岩體之隱沒、掘升之演化與變形構造分析 | 李建成 | 何 安(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葉修丞(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a.)日本本州南部與阿拉斯加地區的衰減構造 b.)OBS佈放處的海床有多軟? |
郭本垣 | 陳宜璟(海洋大學海洋環境系三年級) 黃宇禔(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陳薈筑(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
利用海洋碳酸鈣中多重地球化學/同位素代用指標重建過去海洋環境之變遷 | 黃國芳 | 陳洪毅(成功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游雨蓁(成功大學材料科學系二年級) |
琉球隱沒帶的動力數值模型 | 譚諤 | 陳致信(中正大學地環系二年級) 王彥竣(成功大學物理系四年級) |
利用地震干涉技術探討淺部地殼結構 | 梁文宗 | 陳季晴(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童靖惠(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
活動造山帶之伸張構造與地震機制分析 | 饒瑞鈞 | 張閔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張瑋祐(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三年級) 劉子菱(中正大學地環系三年級) |
洋底壓力儀陣列的紀錄分析 | 趙丰 | 王秉宏(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邵昱勳(中正大學地環系三年級) 呂秉哲(Vanderbilt Univ.地科系二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探索地球與行星內部物質熱傳導、光學性質及聲速 |
謝文斌 |
李治伯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a. 大屯火山高頻 GPS 訊號分析 b. 合成孔徑雷達之永久散射體與分布散射體差分干涉技術於崩塌區監測之比較 c. 台灣西南海域泥貫入體速度建模初探 |
林玉儂 |
陳君亮(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
中央山脈東翼快速掘升之岩石構造分析與地體構造演化 |
李建成 |
黃詠晴 (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
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與地形建模並解析高精度地質構造特性 |
詹瑜璋 |
劉育良 (台灣大學地質學系二年級) |
Natural cycles of water and long-lived greenhouse gases |
梁茂昌 |
曾鈺雯 (中興大學土環系三年級) |
環境地震學: 以周遭噪訊探測火山構造的時序變化 |
黃信樺 |
陳旖妮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
Reconstructions of past changes in oceanic conditions using multiple geochemical proxies of marine carbonate |
黃國芳 |
林詩耘 (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OBS 陣列地震學: 北沖繩海槽的孕震與動力構造 |
郭本垣 |
林亭君 (台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三年級) |
台灣中部的群震研究 |
梁文宗 |
周宏潤 (台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三年級) |
利用 2018 海峽地震分析台灣西部的 Pn 速度變化 |
黃柏壽 |
黃暄琇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三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mediate-depth earthquakes in Bucaramanga, Columbia |
郭本垣 |
吳皓哲(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二年級) |
中央山脈東翼快速掘升之板片岩區構造分析與大地構造之隱意 |
李建成 |
徐贊能(成功大學資源系二年級) |
探討地震活動與環境因子之關係—以池上斷層為例分析臺灣山崩敏感區坡地的潛移行為 |
許雅儒 |
邱皓瑜(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
台北斷層沿線地表地形與地質構造特性研究 |
詹瑜璋 |
黃柏瑞(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台灣南部西北-東南線形地震帶震源特性之探討 |
李憲忠 |
陳伯源(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四年級) |
以PKKP前導波相探測核幔邊界小尺度地形 |
郁文哲 |
胡凱傑(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二年級) |
前進地心:探索地球與行星內部物質熱傳導、光學性質及聲速 |
謝文斌 |
劉芝羽(清華大學應用科學系三年級) |
解讀來自慢潛移深層山崩的振動訊號 |
黃信樺 |
褚臻(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二年級) |
核試爆地震學 |
梁文宗 |
黃皓昀(中正大學地環系三年級) |
Earth system climate-relevant analyses for the present and paleo |
梁茂昌 |
陳宥愷(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Subduction zone dynamics determined |
郭本垣 |
張瑜珊(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
台灣潛在發震構造之地震情境模擬 |
李憲忠 |
林鈺真(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台北斷層沿線地表地形與地質構造特性研究 | 詹瑜璋 |
王柏鈞(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二年級) |
台灣近期地震所揭露的地下斷層構造 |
黃信樺 |
許毓芳(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三年級) |
從海溝到島弧火山的數值模型 |
譚諤 |
林佳燕(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Riverine Li-Mg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of Taiwan: |
黃國芳 |
柳世偉(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利用原始岩漿溫壓計算探討大火成岩省下的地函熱態 |
彭君能 |
徐雅容(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二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地震波傳遞理論與應用 |
趙里 |
李婕禎(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地震、洋流、雜訊與OBS |
郭本垣 |
葉政凱(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地質剖面之建構與地體構造探討:台灣西部褶衝帶及四川盆地褶衝帶 |
李建成 |
趙善慈(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臺灣GPS連續觀測資料之長短期及季節性變化與地表過程及地體構造運動之關係 |
許雅儒 |
陳亮妤(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台灣活動斷層之情境地震模擬 |
李憲忠 |
廖若嵐(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潛在順向坡滑動之分析與判斷-以新北市中和區之丘 陵地為例 |
詹瑜璋 |
郭顯定(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二年級) |
地震引發之地殼波速隨時間之變化 |
郁文哲 |
宋旻鴻(成功大學資源工程三年級) |
Response of silicate weathering intens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mountainous rivers of Taiwan: New insights from Li-Mg isotopes |
黃國芳 |
陳又瑄(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從海溝到弧後盆地的數值模型 |
譚諤 |
邱韜(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週遭噪訊地震波形觀測研究 |
梁文宗 |
沈如妍(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地震波傳遞理論與應用 |
趙里 |
江柏君(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一) |
波浪、底流、雜訊與海底地震儀 |
郭本垣 |
成信儒(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The San Andreas |
李憲忠 |
蘇琳玉(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高精度數值地形應用於沈積岩區之地質調查研究 |
詹瑜璋 |
施乃慈(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地表過程對地震活動度及地殼應力之影響 |
許雅儒 |
廖婉婷(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三) |
台灣河川流域之穩定鎂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
黃國芳 |
游耀智(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鋯石之微量元素可提供關於埃達克岩漿成因的何種資訊? |
彭君能 |
徐紹宸(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從海溝到地函:以數值模型來模擬熱與對流 |
譚諤 |
江慧群(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地心之旅: 地球與行星內部礦物之物理性質研究 |
謝文斌 |
陳志穎(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利用TCDP深井陣列地震資料分析淺部地層結構 |
梁文宗 |
林芝吟(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全球海平面是怎麼變化的? |
趙丰 |
鍾綺樺(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地震波傳遞理論與應用 |
趙里 |
徐榮均(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由震波非均向性推測地幔流場 |
郭本垣 |
林志銘(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Study of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fabrics in southern Central Range of Taiwan |
李建成 Lionel Sonnette |
林沂萱(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新竹地區地震情境模擬分析 |
李憲忠 |
吳宜欣(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高精度數值地形應用於褶皺與逆衝斷層帶之調查研究 |
詹瑜璋 |
陳玟卉(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年級) |
利用噪聲技術探討噪聲強度與海氣變化的相關性 |
梁文宗 |
鄭璟郁(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年級)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全球重力場變化的地球物理 |
趙丰 |
楊婉歆(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地質剖面之建構與地體構造探討:海岸山脈呂宋島弧碰撞作用 |
李建成 |
吳俁(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OBS and mantle structure of Taiwan collision-subduction zone |
郭本垣 |
李函穎(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台灣東部縱谷斷層滑移行為分析 |
許雅儒 |
唐啟賢(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地震波傳遞理論與應用 |
趙里 |
周晉傑(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二) |
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ML 7.1):數值地震模型重建與情境地震模擬 |
李憲忠 |
顏銘萱(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Behavior of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Fault, through the 1990 Hualien earthquake sequence |
黃柏壽 |
李安昇(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Thermal, Seismogenic, and Gas Hydrate Reservoir Structures of Crust |
戚務正 |
林乙安(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Repeating earthquakes and temporal velocity changes in the crust induced by the great Sumatra earthquake sequences |
郁文哲 |
馮冠芙(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三) |
單邊隱沒的板塊對熱對流尺度分析的影響 |
譚諤 |
林君蓉(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利用地震波來觀測地球內部物理性質的時間變化 |
梁文宗 |
劉峻瑋(東華自然資源環境學系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建立台灣火山活動災害危險評估 |
陳中華 |
葉韓萱(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生系三) |
海洋測高衛星應用 |
趙丰 |
蘇緯宸(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三) |
Subduction zone dynamics illuminated by seismology |
郭本垣 |
賴姿心(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台灣東部縱谷斷層滑移行為分析 |
許雅儒 |
李奎模(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二) |
震波傳遞計算方法與應用 |
趙里 |
羅翊菁(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集集地震翻版?:彰化斷層情境地震模擬 |
李憲忠 |
張喭汝(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構造地形分析與地殼活動性探討 |
詹瑜璋 |
彭冠皓(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環境地動噪訊的交相關研究 |
梁文宗 |
陳凱勛(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三) |
近場強地動及極大強地動特性的分析 |
邱宏智 |
蔡孟傑(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二)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台灣的體重變化:衛星重力測量的應用 |
趙丰 |
高嘉謙(中央大學地科系二) |
西太平洋地幔契之構造 |
郭本垣 |
張芯堞(中央大學地科系三) |
花東縱谷南段沖積扇與河階的演化及其與板塊碰撞之關連 |
李建成 |
鄧涵(台灣大學地質系二) |
南橫公路新武呂溪沿線之構造地形分析 |
詹瑜璋 |
曾譯禾(台灣大學地質系二) |
震波傳遞計算方法與應用 |
趙里 |
唐楚欣(中央大學地科系三) |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of 20?? Longitudinal Valley earthquake scenario |
李憲忠 |
葉德揚(中央大學地科系三) |
Strain changes revealed in borehole strainmeter array, eastern Taiwan |
許雅儒 |
蔣盼忻(中央大學地科系三) |
以大海撈針找天外來客 |
李太楓 |
王證凱(台灣大學地質系二) |
大屯山第四紀小油坑火山灰環 (Tephra Ring)的成因研究 |
陳中華 |
陳鳳凰(中正大學地環學系三) |
Stable metal isotopic variations in Baikal lake sediments |
李德春 |
張宇涵(台灣大學地質系四)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The day after M7.5 Taipei earthquake 20?? : A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aipei earthquake scenario |
李憲忠 |
蘇思伃(中央大學地科三) |
地震波常用計算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
趙里 |
黃郁婷(中央大學地科三) |
台東池上地區地震研究:環境噪訊、環境監測、斷層潛變機制的分析 |
李建成 |
韓為中(中央大學地科三) |
台灣北部隱沒帶的層析影像 |
郭本垣 |
許炘志(中央大學地科三) |
D"的速度構造和Q |
郭本垣 |
王秀雅(中央大學地科三) |
大屯山向天池火山沈積物研究 |
陳中華 |
林毓潔(文化大學地質三) 許舜婷(成功大學地科三) |
Stable metal isotopic variations in Baikal lake sediments |
李德春 |
朱牧人(成功大學地科三) 黃愉珺(成功大學地科三) |
建立以原位(雷射)分析方法測定鋯石鈾-鉛年代 |
王國龍 |
簡于翔(中正大學地環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地震波常用計算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
趙里 |
李巧盈(中正大學地環三) |
大地震三維波場的模擬與重建 |
李憲忠 |
龍慧容(成功大學地科三) |
九份二山山崩震後侵蝕與堆積行為研究 |
詹瑜璋 |
呂喬茵(中央大學地科三) |
花蓮市地區地殼變形分析與大地構造之隱意 |
李建成 |
張冕(台灣大學地科二) |
Re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upper mantle beneath Taiwan |
郭本垣 |
曾俋銜(台灣大學地科二) |
Attenuation structure of the subduction zone in southern Taiwan |
郭本垣 |
鄭亦修(中央大學地科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大屯山火山灰研究 |
陳中華 |
施名剛(台灣大學地科二) |
Application of Mo isotope to Earth Sciences |
李德春 |
蔡佩璇(成功大學地科二) |
珊瑚中硼同位素變化與古海水之關係 |
沈君山 |
陳韻嫆(台師大地科三) |
利用雷射原位分析岩石中元素含量與同位素組成 |
王國龍 |
偕嘉如(成功大學地科三) |
利用陣列資料研究地幔構造-I |
郭本垣 |
涂鳳珊(中正大學地環三) |
花東縱谷板塊縫合帶地殼變形測量及斷層運動學分析 |
李建成 |
邱紀瑜(中央大學地科三) |
地震波常用計算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
趙里 |
朱澄音(中央大學地科三) |
台灣中部地殼變形有限元素法數值模擬 |
許雅儒 |
張淵淑(中央大學地科三) |
北台灣中新世岩層之正斷層系統初探及其大地構造意涵 |
詹瑜璋 |
陳冠翔(中央大學地科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Using seismic array data to map upper mantle structure beneath Taiwan and other regions |
郭本垣 |
吳繹如(中央大學地科三) |
台灣地震危害度研究 |
邱宏智 |
廖文軒(台灣大學地質二) |
理論地震圖計算方法的應用與比較 |
趙里 |
陳宏嘉(中央大學地科三)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3D Seismic Waveform Simulations in Taiwan |
邱宏智 |
張怡婷(中央大學地科二) |
A global survey of ScP slowness and D" heterogeneities |
郭本垣 |
黃梓殷(中央大學地科三) |
How well can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distant earthquake be measured at a single seismological station? |
戚務正 |
謝銘哲(中央大學地科三) |
The structure of the top of the lower mantle around Taiwan from both travel times and amplitudes of P waves |
Cedric Wright |
魏文宏(中央大學地科三) |
來自彗星的灰塵 |
李太楓 |
蕭蕙文(中央大學地科三) |
花蓮北埔地區活動構造地形測量及分析 |
李建成 |
劉奕秀(大漢土木二) |
蘭嶼地震序列及寬頻波型研究 |
戚務正 |
張凱雯(師範大學地科二)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God hidesin the details: imaging fine structures in the mantle using array data |
郭本垣 |
方慧圓(中央大學二年級) |
湖泊沉積物之環境磁學研究 |
李德貴 |
徐乙君(中央大學三年級) |
Lateral Variations in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Taiwan |
Cedric Wright |
陳乃禎(台灣大學地質二) |
Discontinuitie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Around Taiwan |
Cedric Wright |
陳意曉(美國衛司廉大學一) |
硼及鈣同位素在古氣候學上的初步應用 |
沈君山 |
凌妤甄(台灣大學地質二)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331地震的強地動計算模擬 |
曾耀華 |
江依玲(中央大學地科三) |
Array analysis of Taiwan seismic data to study mantle structure |
郭本垣 |
尹一帆(中央大學地科二) |
Read our cosmic heritage from a grain of star dust |
李太楓 |
柯婷瑋(台灣大學地質三) |
Stable isotopes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on d18O and d13C |
俞震甫 |
洪瑋立(台灣大學地質三) |
台灣湖積物環境磁學性質研究 |
李德貴 |
陳聖元(台灣大學地質二) |
地殼非均向性的時間變化 |
郭本垣 |
陳淑娟(文化大學地質二) |
地磁場反轉時的特性 |
洪崇勝 |
吳宛珊(成功大學地科二) |
空載雷射掃描資料在構造地形學分析上之應用 |
詹瑜璋 |
紀南光(台灣大學地質二) |
活動斷層帶之微震觀測 |
林正洪 |
邱怡禎(師範大學地科二) |
活斷層及伴隨近地表活動構造的分析與地震關連的研究 |
李建成 |
陳致同(台灣大學地質二) |
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參與學生/學校科系 |
Earth's temperature profile critically constrained by seismology |
郭本垣 |
王天慧(台灣大學地質二) |
GPS連續觀測資料分析 |
余水倍 |
莊舒雲(師範大學地科二) |
郭本垣 |
李筑薏(海洋大學海科系三) |
|
大屯火山區域的地震監測 |
林正洪 |
尤水輝(師範大學地科一) |
台灣東北部湖泊沉積物之環境磁學研究 |
李德貴 |
張瀞之(台灣大學地質系二) |
台灣歷史大地震地表破裂位置與地形構造之重新評估:ARC GIS軟體之應用及地形分析 |
李建成 |
陳靖雯(中央大學地科三) |
地磁場反轉時的特性 |
洪崇勝 |
林天妍(中央大學地科二) |
利用衛星及航照立體對來製作高精度數值地形:遙 測影像上新技術的發展 |
李建成 |
劉勇君(中央大學地科二) |
南海海洋沉積物之環境磁學研究 |
李德貴 |
林蔭(台灣大學地質系二) |
高解析度數值高程模型在新期構造分析上的應用 |
詹瑜璋 |
黃鐘(台灣大學地質二) |
雷射微探質譜儀在極小礦物標本上的應用 |
李太楓 |
鍾靈(台灣大學地質三) |
鬆 |